各位格友日安~
繼續努力分享花蓮遊記~
今天要介紹太魯閣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 - 綠水步道(綠水合流) Lüshui Trail
以下文字藍色粗體字資訊皆擷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說明,請見諒。
綠水步道東口位於中橫公路約171.2K合流露營區斜對面,西口位於中橫公路約170.7K綠水上臺地
注意事項
1.本步道屬自然原野區域,各類野生動植物極多行走其間請注意安全。
2.步道中段之小隧道長約二十五公尺,請遊客手扶岩壁,緩步通過。
3.水急流湍,禁止游泳及涉溪。
此步道屬於景觀型步道:
此級步道為開放性步道。步道路面平整,坡度平緩,安全設施良好且資源解說設施完整。
適合一般大眾前往,老少咸宜。步道行程於半天內即可完成,輕裝即可上路。
我們這次造訪綠水步道,老公很貼心地考量到我跟女性友人體力不佳……
所以是從東口進入,沿步道緩步前進,最後從西口出,走中橫公路回合流露營區停車處。
這樣的走法因為去程(由東至西段)多為下坡路道,而回程走中橫公路為平坦大道,
所以較為輕鬆,推薦給想輕鬆走欣賞美景的朋友。
步道簡介
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
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
路徑寬約2公尺,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全線平緩易行,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
步道入口位於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茂密的森林、斷崖地形、岩生植物、人文遺跡都是其特色。
綠水步道可以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人文特色,也可以觀察步道上特殊的植物生態。
走在這條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步道上,有如走在先人的足跡上,讓人引發思古之情。
站在斷崖上,可俯瞰立霧溪谷與綠水河階。
各種岩生植物,在岩壁上展現堅毅的生命力,其中太魯閣櫟更是台灣珍貴稀有的植物。
綠水步道,綠水曾是太魯閣族人的陀優恩部落,現今的地質地形展示館,
早年相繼作為花蓮縣政府太魯閣風景區管理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太魯閣警察隊的辦公室。
綠水步道一般從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出發,在步道後段與產業道路相銜接,最後於合流露營區附近回到中橫公路。
歷史人文
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
距今約三百年前,太魯閣族人翻越中央山脈定居立霧溪沿岸時,依靠部落間的社路相互聯繫。
日本發動的太魯閣戰役,就是沿著社路攻打太魯閣族人,
太魯閣戰役之後,日人繼續清理道路並在沿線紛紛設置軍警駐在所、教育所,以達到操控太魯閣地區的目的。
民國6年(西元1927年)太魯閣峽獲選為台灣八景之一,民國21年(西元1932年)花蓮港廳與台中州分別著手合歡越道路踏查,
民國24年(西元1935年)2月從花蓮港廳至台中州霧社路段終於暢通,此路線改稱為合歡越嶺道路。
其中從合流到綠水這段古道,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整修為綠水步道,保留了大部分古道的路跡。
綠水步道東口處為附近備有停車場,開車前往不用怕沒車位,下車走個2分鐘就是步道入口了~
入口處有明顯的「綠水」指示牌,不容錯認。
進去是國家公園登山學校及綠水地質展示館等。
入口處有座中規中距,紅白相間的雅致建築 - 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
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於民國81年開放,並設有登山學校,
一樓展示「地球的演化」主題,二樓則展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地質傳奇」,
以介紹太魯閣地質地形景觀為主軸,館內亦有解說員提供詳盡的解說服務。
前往綠水步道之前,可至展示館參觀,並蒐集相關資料再出發。
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展示內容包括有台灣的形成、板塊運動、
太魯閣峽谷的形成、河階地的形成、岩石褶皺、斷層、節理等地形、岩石的礦物構造等,
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均有解說員在此值勤解說。
進入步道前,有一處大型綠色公告牌,
說明步道開放情形及一些注意事項如小心毒蛇毒蜂等。
步道多為石子路,滿平坦的,並不難走,雜草倒也還好,
只是有些地方拉起紅線禁止進入,有些地方標有落石警告標牌,要小心些。
四月造訪花蓮,多遇下雨,還好這最後一天天氣放晴,陽光明媚,景色極為秀麗。
綠水步道的小吊橋並不是特別出色,古樸而平實,走起來滿穩的。
官網介紹的三顆巨石倒是沒注意到,有些可惜……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多多注意。
小吊橋
穿過樟樹林之後不遠,有兩條緊鄰的無名小溪,久旱不雨時,溪水經常乾涸。
小吊橋橫過小溪,長僅十餘公尺,兩岸林蔭鬱密幽靜。
吊橋一端有三顆巨石,其上分別刻上變質砂岩、綠色片岩、變質礫岩,可在此認識這三種岩石。
綠水步道比我想像中的好走許多,本來有點怕毒蛇、落石,
後來發現其實維持得滿乾淨,也沒什麼叢生的亂草,樹林茂密,綠樹成蔭,清涼又舒適。
步道旁不時可見樟樹,枝葉繁茂,路旁亦有立牌特別介紹。
金黃色的陽光從嫩綠枝葉中透入,點點映照在林間小道及我們身上,
徐徐涼風與溫暖的陽光真是舒適極了。
樟樹可以提煉樟腦、無煙火藥、甚至木材可提供建材用途廣泛,
從清朝到日治時期,是眾相採伐的對象。
它不僅造就了早期台灣的經濟發展,卻也為了爭奪樟樹,而引發許多征戰。
原本台灣低海拔大片的原生樟樹林,歷經百年的浩劫後,已所剩無幾。
綠水步道的樟樹林,應是民國4、50年代的造林。
步道走約四分之一(?),會遇到一個小小的山洞,短短一截,
其實不用特別帶手電筒,手機拿出來照一下就好了,
走過山洞,就是這段步道最驚險(?)也景色最開闊壯美的懸崖段。
小山洞
小山洞長約三十公尺,如果沒有帶手電筒,扶著山壁行走,約在山洞中段,對面洞口光線就可以透進來。
小山洞並非合歡越嶺道原有的,而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方便遊人行走所開鑿。
走出洞口,一片大理石斷崖矗立著,古道與現代的中橫公路在斷崖上下方並列,古今道路在此形成強烈對比。
斷崖
步道橫切過斷崖,站在斷崖上視野開闊,中橫公路在腳底下穿過,
立霧溪在此有一個大轉彎,形成曲流地形,向西可以眺望不遠處的綠水管理站做落在河階地上;
向東則合流露營區就在立霧溪與公路中間。
此段的植物受到地形的環境影響幾乎都是幾乎都是岩生植物,
包括台灣蘆竹、太魯閣櫟、車桑子、萬年松、捲柏等,
甚至還可見到從中高海拔下降到此生長的台灣刺柏,
這是因為此地岩石的環境造成中高海拔植物下降生長的特殊現象。
此處步道因為緊鄰峭壁,上方是片狀頁岩(?),岩層破碎,易有落石,
雖然景色極美,但不宜逗留過久,賞景之餘一定要多多注意自身安全。
回首來時路~陡峭的深褐山壁,鬱鬱綠樹生機勃勃地生長於其間,
人類居然能夠沿著山壁開鑿出這樣的步道,真的好不可思議啊……
從斷崖往下俯瞰,是彎延的中橫公路,還有綠水河階及潺潺不絕的立霧溪河谷。
峭壁的岩層不大一樣,有些是片狀頁岩,有些則有美麗的黑白花紋……
可惜我學識淺薄,辨認不出來是何種岩類,但是純欣賞也是很美的。
走完這段峭壁斷崖,又回到樹林間,此處的標示牌提醒我們留意林間的飛鳥,
可惜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有些路段有較大的落石堆積,雖不影響行走,看來倒也有些令人驚心……
此處樹林除了樟樹外,亦有標示牌介紹特有的太魯閣櫟樹。
樹林間亦有幼小的樹苗,看來嫩綠柔細,份外可愛可親。
綠水步道走至尾聲,最後是一座歷經歲月滄桑的大石碑 - 弔靈碑
弔靈碑隱於樹後及草間,外表看來有些殘破,更顯風霜壯闊,望之生畏。
弔靈碑是日據時期留下的石碑,由整塊原石刻成,
碑文上有「弔靈」二字,並刻有四名日本警察的名字,
年代從大正5年至大正11年,應是紀念當年殉職的警察所立。
弔靈碑的存在,也可證明此路為古道的一部份。
離開弔靈碑,再走一小段石子路,正值春季,各色植物瘋長,
不時有各色蝶類飛舞其間,一草一葉一花一木,皆有其獨特風情。
步道末端是一條較寬的產業道路,為平坦的下坡路道,落葉滿地。
產業道路
步道末端接到一條寬闊的產業道路,往下走即可到中橫公路。
產業道路為向陽坡面,生長的植物大多是喜嗜陽光的陽性植物,
包括構樹、血桐、野桐、九芎、羅氏鹽膚木、山黃麻、小葉桑等。
走至終點,即為綠水步道西口,位於中橫公路約170.7K綠水上臺地。
我們沿著平坦緩和的公路,慢慢走回合流露營地的停車處。
路上會經過山洞。
抬頭望向峭壁間的步道……就是方才來時經過處,感覺真是特別~
公路下方是美麗河流,襯著蒼綠山坡,如詩如畫。
綠水步道景色優美,平場易走,整體來說頗為輕鬆愉快,
漫步其中,感受林間輕風鳥鳴,不時有蝴蝶飛舞,翩然動人,
實在是趟很棒的輕便旅程。
非常推薦大夥兒走走,不過,可別忘了注意安全哦~
同時再次提醒各位,出發前務必確認步道是否開放及安全性,
記得攜帶足夠的飲水及簡便零食(補充水份及熱量),也別忘了回收垃圾。
衣著方面輕便,最好穿著長袖長褲避免蚊蟲咬傷甚至是蛇等,
希望大家能開心遊玩,平安回家~
花蓮真是好山好水,美得令人流連忘返,
大概每半年總要去上一趟,預計九月份再訪,這次想拉長戰線(?!)到台東~
會有更多好吃、好玩的資訊,繼續分享給各位,懇請大家多多支持哦^^~
太魯閣晶英飯店及太魯閣相關食記、遊記舊文分享
【花蓮秀林】太魯閣晶英酒店Silks Place Taroko 天祥套房 - 優雅、高質感絕景套房
【花蓮秀林】太魯閣晶英酒店 行館主廚套餐、行館早餐 - 尊榮獨享,精緻、優質、極美味創意料理
【花蓮秀林】太魯閣晶英酒店Silks Place Taroko 交誼廳下午茶 - 小巧、精緻,服務一級棒
【花蓮秀林】太魯閣晶英酒店 沐蘭SPA - 旅人最愛/ 紓解時差按摩 絕景SPA
【花蓮秀林】砂卡礑步道/神秘谷步道、清水斷崖(太魯閣晶英酒店半日遊) - 春遊花蓮樂無窮
【花蓮秀林】太魯閣 綠水步道(綠水合流) Lüshui Trail - 春遊花蓮樂無窮
【花蓮秀林】太魯閣 祥德寺、天峰塔/天峯塔 - 春遊花蓮樂無窮
【花蓮秀林】太魯閣天祥禮拜堂、文天祥公園隨意逛 - 春遊花蓮樂無窮
景點名稱:太魯閣 綠水步道(綠水合流)
造訪時間:2015 年 4 月
地 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天祥10號
電 話: (03)8691120
傳 真: (03)8691062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http://www.taroko.gov.tw/
留言列表